香港主體意識:純粹香港人



中國民族意識:香港中國人



八九民運時,香港人全情投企業貸款入參與,百萬人上街聲援;整個過程,實際上是一場中國民族主義洗禮,原來出生和成長於英治殖民地的香港人,透過支持和參與八九民運,在情感上與中國大陸重新連接起來。八九民運最終以悲劇收場,但它帶來的政治遺產,是一種「既是香港人,又是中國人」的混合身份認同。

但近年北京改變對港政策,不斷加強干預香港事務,卻令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出現重大變化。在中國因素的氣旋籠罩下,中國不再是昔日溫情脈脈的祖國,而是被視為侵蝕香港自治的天朝宗主。由捍衛香港而引發出來的政治能量,塑造和強化了一種「純粹香港人」的身份認同 ── 香港人身份,不再被寄託於中國人身份之下,而是代表著一個獨特的政治社群(甚至部分人進一步稱之為「香港民族」);在香港主體意識的浪潮下,年輕一代不再寄望從中國尋找香港前途問題的答案,而是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和香港的土地連結起來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房屋貸款相關報導
● 「民主自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」 吾爾開希號召六四27周年紀念會
● 「違反大廈公約」 香港六四紀念館暫閉館 另覓新址開張

身份認同是個人選擇



六四爭論,撇開了當中的黨派攻伐和情緒語言,核心是兩種身份認同的碰撞 ──「香港中國人」與「純粹香港人」兩種身份認同的衝突。

六四事件,毫無疑問是一場血腥鎮厭民主運動的人類慘劇。為六四死難者哀悼,聲討中共政權,以至期望事件得到公正評價,都體現了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。但過去廿多年來,悼念六四在香港之所以發展成為全民政治集會,相信並非單純建基於普世價值,而是由於六四事件,與香港人有著特殊關連 ── 我們必須坦率承認,香港人不會刻意紀念南韓光州事件和緬甸8888事件,這兩場同樣發生在1980年代的民運慘劇,卻會每年大規模悼念六四,根本上源於某種的中國民族意識,即一種「香港中國人」的混合身份認同。

今天,青年人主體意識爆升,支聯會卻依舊把六四悼念和中國民族意識綑綁起來,自然為年輕一代所抗拒;而隨著連接中國的情感紐帶斷裂了,支聯會「建設民主中國」、「中國有民主香港有民主」、「愛國不愛黨」等論述,亦難以再對「天然本土」的青年人產生道德感召 ── 這就是2013年「愛國愛民」口號引發反彈、2015年大學生不再以學聯名義參與六四晚會、以至今年各大專學生會全面退出支聯會活動的客觀脈絡。

對不少親身經歷過八九民運的50和60世代(即當年20至40歲的香港人)來說,這種「香港中國人」的混合身份認同,是深印在腦海之中的時代烙印,並主導了八九年至今的民主運動論述 ── 香港人是中國人,中港兩地人民共享「民主中國」的理想(建設民主中國);香港人對建設民主中國有特殊責任,民主中國也是實現民主香港的策略(中國有民主,香港有民主);而香港人擁抱「文化中國」,不等如認同「政治中國」,強調要以香港的方式愛國(愛國不愛黨)。

抱持那種身份認同,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,也往往反映著時代變遷。上一輩總不能將自己的中國民族意識,強行硬塞給年輕一代,甚至動軋口誅筆伐惡言相向。青年人也要認識昔日塑造上一輩身份認同的時代背景,並在「愛國民主觀」和「中國無關論」之間,認真思考中國因素與香港前途的關係,有理有節地深化本土論述。

世代對話,大抵是今天香港所欠缺的。

*作者為個人信貸《香港革新論》主編,授權轉載。

香港革新論》六四爭議─折射兩種身份認同的碰撞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香港革新論-六四爭議-折射兩種身份認同的碰撞-224000255.html


0B6C6E9C2F33345F
arrow
arrow

    e68gc2icw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